2024-02-14 09:40:01 | 七星网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排名国际大学第11位。
国际大学排名是常常被公认在全球范围内对大学实力程度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不同的排名机构会采用不同的评估标准。
排名规则的一些通用特点有:
1、排名机构会考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专业设置等方面,这通常是评估学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这包括学校的课程设计、师资力量、学生的学习质量、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等等。
2、评估机构会评估学校的研究能力以及其发表的学术论文引用率、研究成果、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情况、对专业发展的作用等等。
3、学校的国际化程度也是影响排名的因素之一,包括是否具有国际学生、对外开放交流的情况等等。
4、排名机构会考虑学校的学术声誉、知名度、师资力量等等。 七星网
5、学生的生活条件,包括学生宿舍、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等也是评估学校排名的因素之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介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创立于1991年,位于新加坡西部,是新加坡最年轻、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顶尖大学之一。南洋理工大学是新加坡最大的大学之一,开设本科、硕士和博士课程,拥有17个学院和附属中心,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科、医科、公共事务等学科领域。
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范围广泛,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科技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发展,同时也着眼于人工智能、航空、海洋工程、能源科技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研究。学校还与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孕育出了大量的高级人才和研究成果。
南洋理工大学拥有良好的师资力量,学校有高水平的师资阵容,并吸引了一批世界一流的教授和学者加盟。学校还实行勾选制度,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各个领域的课程,获得较大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以上内容来源于高职招生网。
新加坡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国成为举世闻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并于1996年升级为发达国家,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教育,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而且高职教育的发展则是新加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下面 新加坡 ( )资深专家金环老师给您介绍新加坡高职教育的发展特色和新加坡高职学院的教学模式及特色:
一、新加坡高职教育的发展特色
1、建立专门指导的政府机构,不断完善和改进高职教育行政领导体制。
新加坡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建立了一系列专门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政府机构。如1973年设立工业训练局,主要负责职业专科学校和26个技能发展委员会。1979年设立工艺与训练局,1992年建立工艺教育学院,管理10所工艺教育学院。新加坡大学和高职统一归教育部管理,各领导机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促进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2、加大经费投入,设立技能发展基金。
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增加高职教育投入。每年投入1000多万新元给生产力局用于培训,每年拨款工艺教育学院1亿新元以支付费用。除此之外,还制定了一项政策,即从1979年起,通过向企业集资建立技能发展基金。政府规定,企业要为工资每月不满750新元的职工向国家缴纳相当于该职工工资1%~4%的技能发展基金,由生产力局掌握此项基金。政府的巨额投资,独特的筹集办法有效地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3、加强立法,发展高职技术标准和证书制度。
新加坡政府通过立法强化职业技术教育,使“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不得就业”成为一种制度。新加坡拥有严密的考试制度,所有技术经考核可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有职业证书者方可谋求职业,把职业技术等级与待遇挂钩。新加坡政府鼓励职工参加学习,把职工培训纳入国家教育制度,把获得一级技工证书认定为大学毕业水平。这些措施为每个人提供了获得教育和职业训练的发展机会,使高职教育颇具吸引力。
4、建立高职教育体系,注重高职与普高的衔接。
新加坡中学后教育分大学预科和工艺学院及工艺教育学院。大学预科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工艺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学制两年,为高职的第一层次;第二层次为理工学院与技术学院,学制两年,直接从高中招生或选拔工艺教育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为专科层次;第三层次是本科大学教育,学制四年。低层次可以升入高层次学习,上下衔接,为职教学生创造了一条深造的道路。新加坡不仅高职上下衔接,而且高职与普高也相互沟通。中学后进入技术员文凭课程学习获得证书的也可进入本科大学接受大学教育。普通高中毕业者除直接进入本科大学外,也可横向进入职教机构接受技术员教育与培训,并可以此为中介进入大学学习,也可以进入非本科大学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接受大学本科课程的学习,获取文凭。
5、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师资国际化。
新加坡高职学院很看重教师的企业经验,80%的教师都曾是企业的经理或业务骨干,大学毕业后如果没有经过企业实践的锻炼,没有企业业绩,一般很难进高职学院当教师。学院也非常重视教师的进修和培训。专业教师每隔2~3年就要从事一段时间的工业项目的研制,使专业教师不断能从生产实践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高职学院还重视教师接轨国际,鼓励并帮助教师创造机会到海外讲课,在海外企业学习或兼职,培养师资的区域化和国际化教学水平。
二、新加坡高职学院的教学模式及特色
新加坡的理工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其中以 南洋理工学院 ( )的教学模式最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灵活的“模块式课程”(MC:Modules Curriculum)
每个专业的课程由一系列模块组成。核心模块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学科基础,是学生必须要学习并通过的;就业能力模块范围较宽,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素质;专业模块帮助学生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内的有关知识;选学模块帮助学生加深、拓宽学习领域,允许学生选择,完成一定学分,才能取得毕业证书。
2、先进的“电子教学与学习”(ETL:E-Teaching & Learning)
在先进的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发达国家已利用网络和互联网科技来开发学习的环境。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在知识推动新经济和信息科学院已经采用电子化,实现了电子教学与学习。学院的各科教师都能在多媒体电子化教室教学,学院投入大量经费建立了具有528台全面联网电脑的“电子学习坊”,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凭自己的校园卡进入电子坊学习。
3、独特的人才实践训练“教学工厂”(TF:Teaching Factory)
新加坡在发展高等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视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同时也认识到了两国国情的不同。新加坡的企业规模小,没有专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培训中心,难以完成高质量的技能培训工作。根据这种状况,创建了新加坡式的“双元制”教学工厂。将现代工厂的经营、管理理念引入学校,为学习者提供与企业相似的培训环境和经验学习环境,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办,使学生得以在一个近乎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必需的各种知识和能力。“教学工厂”是学院制的,而不是企业培训制的,它是在现有的教育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试验课及工业项目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教学工厂模式将职业教育与企业有机地融为一体,表现为校企双方围绕着具体的、实际的生产项目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深层次的产学结合模式。教学工厂的活动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全面负责设计和组织整个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整个活动的中心;以企业实际需要为导向,并围绕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教材、组织教学,在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被各理工学院广泛采用,几十年来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具有多元技能的人才。“教学工厂”已成为有新加坡特色的双元制,推动了新加坡高职教育的发展。
2023-05-11 08:50:37
2023-11-21 10:47:17
2023-07-06 15:14:23
2023-06-20 14:27:06
2023-05-17 16:21:22
2023-05-17 16: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