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资讯 > 正文

高职会超过普通大学吗?但普通大学里也有应用型大学,这到底是怎么区分的?

2024-03-31 03:05:44 | 七星网

高职会超过普通大学吗?但普通大学里也有应用型大学,这到底是怎么区分的?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七星网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高职会超过普通大学吗?但普通大学里也有应用型大学,这到底是怎么区分的?

高职会超过普通大学吗?但普通大学里也有应用型大学,这到底是怎么区分的?

专科和本科学历不一样。
我国高等教育大学生教育阶段分为两种形式:大学本科(简称大本、本科、大学)和大学专科(简称大专、专科)。
两者区别主要有两点: 1、学制:大学本科4-5年,大学专科2-3年。 2、学位:大学本科可申请学士学位,大学专科没有学位。 大专包括高专和高职两种形式。 大专教育主要有两种实现形式:高等专科学校(简称高专)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简称高职)。两者只是侧重不同,无本质差别,前者重能力(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者重技术(如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高专和高职同属大专。 大专和高职的区别 引高职全称是高等职业教育,大专是高中起点的专科。过去的大专偏重应试,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为了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培养既有大学文化程度,又有高级专门技能的所谓应用型人才,就把除师范类以外的大专,都改成了高职。一些老中专经过重新改造、升格,也变成了高职。所以,高职和大专还不能完全画等号。目前高职还属于大专层次。高职和大专的毕业证书均属国家承认的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毕业证书,其区别就在于学习课程不同,高职教学侧重于职业技术。 入学要求普遍低于同类同专业的本科学校。学制2-3年,毕业生获专科毕业证书。继续进入本科深造称为“专升本”,可以通过全国成人高考中的专升本考试进入成人本科、参加普通本科学校自行组织的入学考试入读普通本科,或者通过自学考试直接获得自考本科文凭。专科,大专,是大学专科的简称,即高等专科(高专),又称大专(大学专科),是高等教育的最低一个层次。专科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等级。专科和高职为同等学历,但高于包括中专(中等专业)、职高、高中等在内的中等教育一个等级。高等教育一般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四个层次,博士研究生比硕士研究生高一个层次,硕士研究生比本科高一个层次,本科比专科高一个层次。

高职会超过普通大学吗?但普通大学里也有应用型大学,这到底是怎么区分的?

专科与本科相比 专科的优势有哪些

优势:比较优势、先发优势和竞争优势。
1.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来自于毕业生的内在资源,但取决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首先,较为实际的就业观念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具有比较优势。与本科生相比,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更为实际,就业时很少挑三拣四,能理性就业,这使得他们的就业空间更为广阔,就业层次更为丰富。其次,踏实肯干的就业态度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由于高职院校重视生产第一线操作技能的培训,使高职院校毕业生“超越”了本科生“纯理论化”的缺陷,具有重实践、会动手的特性,而且高职生的职业定位比本科生要明晰,在就业时不像本科生那样容易朝三暮四。这些特点更符合企业注重职员的踏实肯干精神和忠诚企业的意向,因此,企业择人趋向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态度和个性表现的契合,使得他们在就业时具有比较优势。再次,薪酬要求相对较低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具有比较优势。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注重用人成本,相对于本科生而言,高职院校毕业生对薪酬的要求相对较低,对某些岗位来说,录用高职院校毕业生比录用本科生可以节省薪酬与培训成本,获得更好的用人效率,更符合企业从经济角度的考虑,也更容易被企业所接受。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薪酬期望与用人单位成本意识的趋同,使其在就业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2.先发优势:一是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按订单培养人才,有的学生刚进学校就被用人单位预订;高职院校毕业生具有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机会,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岗位职业能力储备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二是由于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前移,对毕业生就业的准备工作做得早,使高职院校学生较早地做好了就业心理准备,高职院校毕业生比普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警觉期出现较早。这样,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心理准备上就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
3.竞争优势:首先,高职院校毕业生技术应用能力较强。他们在校时实践操作和实训的机会较多,因此,能较快地适应并融入新的就业环境中。其次,高职院校专业对口的特色也使毕业生在就业时具有竞争优势。一些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岗位针对性较强,一些高职院校还设有以企业“冠名”的班级,毕业生可直接进入该企业,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在自己的岗位领域中占有竞争优势。
专科:一般指大学专科(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学历层次之一。区别于本科,大学专科教育主要由高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高专(高等专科学校)承担,部分本科高校亦开设有专科。专科层次不颁发学位,毕业颁发专科毕业证书。
本科:即大学本科专业学历,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由大学或学院开展,极少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本科教育重于理论上的专业化通识教育,应用型本科侧重于应用上的专业教育和实际技能教育,学生正常毕业后一般可获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高职会超过普通大学吗?但普通大学里也有应用型大学,这到底是怎么区分的?

高职生就业率超过本科生,你信了吗

日前,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发布《就业蓝皮书: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7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9%,高职高专就业率首次超过本科。

向左转|向右转

毫无疑问,该就业报告信息丰富,不可能只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单项统计。然而,许多媒体却将其简单浓缩成了“高职高专毕业生走俏,就业率超过本科”。新闻一出,不仅本科院校不屑一顾,就连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老师、学生们也普遍感到无底气,许多读者甚至因此对相关评估结果不信任。
难道真的是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出了问题,而导致最终得到的数据不真实?显然不是。据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统计数字,2017届全国普通本专科毕业生达到735.8万人。此次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是基于对2017届大学毕业生(全国样本为30.6万)毕业半年后,以及2014届大学毕业生(全国样本约26.4万)毕业三年后的调查问卷。针对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这样的样本覆盖率显然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向左转|向右转

问题出在对数据信息的解读上。多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虽然就业形势很好,但招生形势一直不容乐观。为了走出生源危机,许多高职高专院校不得不加大对职业教育以及本校形象的宣传力度,而就业率便是首要的“亮点”指标。为了显示自己“厉害”,光说就业率高,就是高到百分之百也未必有人信。于是,许多高职院校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与本科院校作比较,如“新生入学成绩超过二本”“毕业生被企业抢订一空”“毕业生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或走上领导岗位”等,以特别显示高职院校非常“厉害”。如今,该就业报告被媒体简单解读成“高职院校毕业生比本科生厉害”,虽然会被正在面临招生之困的高职院校广为转发,但实际宣传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许多现实问题无法绕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高,未必就代表就业质量高;眼前的就业率高,无法表明高职生与本科生的职场“天花板”谁高谁低;就算就业率较高,但也显示不了流失率、成就率谁高谁低,等等。正是有了认知上的这些疑问,人们才不会轻易相信那些愚民式的忽悠。相反,这些断章取义式的宣传,不仅会伤害媒体的公信力,也让职业教育屡屡“躺枪”,从而加剧生源危机、认可度危机。

向左转|向右转

对于宣传大学生就业一类的综合信息,媒体一定要走出简单比对就业率的误区,不能为了吸引受众眼球而编写以偏概全式的标题和制造“重大”新闻。就业率的研发方和发布者需要提前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剖析出有价值的综合信息,然后通过媒体实事求是地公布于众,以引导社会各界真实、全面地认识全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尤其是为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编制、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就业政策创新、人才政策调整、城市容量布局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
诚然,高职就业率比本科院校相对稍高,这是事实。我们在宣传中国大学生就业数据时,既不要渲染,也无须回避,只有实事求是地全面呈现,才能有效引导人们对职业教育产生理性的认知。 七星网

以上就是七星网为大家带来的高职会超过普通大学吗?但普通大学里也有应用型大学,这到底是怎么区分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与“高职会超过普通大学吗?但普通大学里也有应用型大学,这到底是怎么区分的?”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