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工业学院的校训和校徽是什么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成都工业学院的校训和校徽是什么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成都工业学院的校训和校徽是什么](/draw/thumb/125687/bb3f3358baf1b40ece834cab939ad3d5.png)
2008年各省录取分数线
序号
省份
计划数
文最高
文最低
理最高
理最低
1
四川
10
502
465
484
429
2
山东
3880
561
513
551
496
3
河南
40
478
381
434
368
4
黑龙江
20
488
423
475
415
5
辽宁
20
457
321
406
306
6
江苏
20
290
252
不分文理
7
青海
10
358
328
343
277
8
新疆
10
385
303
482
291
9
吉林
20
482
450
498
441
10
甘肃
20
476
442
501
454
11
内蒙古
30
490
469
478
449
12
山西
10
479
418
477
456
13
宁夏
10
440
369
418
326
14
陕西
20
507
337
466
334
15
浙江
20
424
393
373
321
16
福建
20
499
337
450
324
17
天津
10
395
362
343
320
18
江西
20
470
338
396
295
19
安徽
10
499
470
461
436
20
广西
20
467
354
365
290
21
河北
20
471
414
448
406
22
重庆
10
430
372
411
304
23
北京
20
0
0
400
314
24
上海
10
335
335
0
0
25
湖南
10
481
344
480
362
26
湖北
10
367
305
448
317
2007年各省录取分数线
序号
省份
文
理
最高分
最低分
最高分
最低分
1
重庆
374
313
387
300
2
辽宁
432
389
388
318
3
浙江
440
401
476
360
4
河北
526
497
479
437
5
四川
463
443
437
310
6
宁夏
466
432
462
362
7
湖南
506
398
398
291
8
吉林
496
374
493
339
9
江西
510
433
410
290
10
福建
451
380
452
329
11
陕西
516
468
474
311
12
湖北
366
279
390
304
13
江苏
485
452
不分文理统一录取
14
黑龙江
481
405
496
390
15
山西
535
519
524
481
16
河南
505
419
471
364
17
内蒙古
504
468
505
449
18
广西
507
295
文理综合
19
甘肃
484
438
476
416
20
安徽
494
482
435
381
21
天津
427
358
428
297
22
北京
354
352
396
343
23
山东
579
503
540
463
2006年各省录取分数线
序号
省份
文
理
最高分
最低分
最高分
最低分
1
重庆
398
300
382
336
2
辽宁
442
376
400
326
3
浙江
483
398
433
356
4
河北
513
471
448
394
5
四川
450
414
316
306
6
宁夏
450
401
376
310
7
湖南
528
377
411
279
8
吉林
474
382
474
288
9
江西
452
367
469
280
10
福建
513
419
430
329
11
陕西
515
328
465
290
12
湖北
378
344
413
226
13
江苏
472
427
472
391
14
黑龙江
467
320
494
386
15
山西
498
468
485
416
16
河南
497
428
479
394
17
内蒙古
474
351
492
230
18
广西
462
310
434
251
19
山东
517
476
540
472
山东艺术
359
242
353
273
20
安徽
2007年首次招生
21
甘肃
2007年首次招生
22
北京
2007年首次招生
23
天津
2007年首次招生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坐落在新兴的海滨城市,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日照。日照以"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是国家重点发展的15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位处中国3万6千里黄金海岸线的中点, 这里“海、山、林、古”兼备,气候宜人,山明水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拥有100公里阳光海岸,64公里金色沙滩。境内有“奇秀不减雁荡”的五莲山;“奇如黄、秀如泰、险如华”的九仙山; 生长天下第一银杏树的浮来山;镶嵌世界上最大汉字摩崖石刻“日照”二字的河山。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就坐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它南靠蜚声中外的日照港,北接景色秀丽的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向东1000米是风光旖旎的万平口海滨浴场。校园内绿树掩映、鸟语花香,别具特色、典雅别致的各式建筑使人仿佛置身画中。
学院始建于1987年成立的日照市
经济学校,是1998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建立的一所普通高等专科高校。是山东省第一所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具有优良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占地1500亩,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价值2200万元,图书馆藏书32万册,校内实验室技能训练室36个,校内外实习基地32个,教学用微机1000余台。建有
电子商务模拟系统,计算机宽带网络,双向控制闭路电教系统。学院现有建筑工程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水产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旅游学院、
财政学院、食品工程学院、现代汽车学院、艺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中德学院(中外合作)等二级学院,并按不同的职业要求设置了几十个职业方向,为学生的求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000多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1000余人。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300人,正、副教授、大学讲师240人,具有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157人,原青岛海洋大学业务副校长山广恕同志常年担任学院教学顾问。美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博士担任学院名誉院长。学院有100多项科研成果通过省市级鉴定,承担十几项国家科研项目, 被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编委会吸收为成员单位,并主编和参编了一批“21世纪高职高专系列教材”。建筑、电子商务专业被列为省级教改试点课程,电子商务专业是省级教改试点专业,水产养殖专业被列为国家级示范专业。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本着“为学生的明天负责”的宗旨,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指导方针,改革创新,从严治教,从严治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每年的“专升本”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33%的毕业生分别升入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山东财政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青岛建工学院和济南大学,每年自愿报名参加“专升本”的学生,录取率均达到100%,无一落榜。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建校以来,先后荣获“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
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作为日照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学院非常重视国际间的友好交流。几年来,先后有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及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宾来校参观访问。1999年10月,学院与新西兰泰拉威蒂技术学院、韩国忠清大学建立友好校际关系;2002年9月,与韩国金浦大学缔结了姊妹学校,开展了互派教师、留学生等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学院常年有外籍教师授课。
面向21世纪,学院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步伐,利用两年的时间在水产养殖、食品加工、计算机等专业中设置本科专业,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学院发展成为门类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日照大学。基础坚实,前景广阔。日照职业技术学院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是山东省第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87年的日照市第三职业高中,1993年改为日照市经济学校,1995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作为日照市唯一一所市属公办高校,学院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日照市委、市政府倾全力、斥巨资,支持学院的发展建设,2004年以来投资4.8亿元建设了功能先进、环境优美的新校园。目前,学院占地1242亩,建筑面积38.5万平方米,在校生13479人,教职工898人,固定资产总值5.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168万元。
科学领导,协调发展。学院领导集体精明强干,年富力强,全部为副高以上职称,综合素质高。党委书记和院长从事教育工作近20年,党委书记是山东省高职高专院校唯一的参加省第九次党代会的党代表,院长是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杰出校长,经验丰富,视野开阔,具有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学院领导班子团结、勤政、廉洁,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已成为学院事业发展的核心。领导班子以事业凝聚人心,带领全体教职员工顽强拼搏,一心一意办好高职教育,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学院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内涵建设,实施“教师成长工程”、“实践教学工程”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工程”,深化内涵发展,走出了一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之路。
定位明确,理念先进。学院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机遇,坚定不移地把办好高职院校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在山东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定位,即立足日照、鲁南,面向山东,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形成了“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凝结出“求真务实,集思广益,学以致用,以人为本”的校风,实践着“立德、乐学、慎思、敬业”的校训。
机构优化,科学管理。学院实行校院两级管理,设有15个教学院部,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具体分为学院、二级学院(部)、教研室三个管理层面。围绕教学管理这个轴心,已形成校企合作开放式办学体制、学生管理针对性体系、后勤服务社会化体系、教师科研服务激励机制等。三个横向管理层面与五个纵向管理体系构成了学院内部科学系统的网络化管理体系。
适应性强,特色鲜明。学院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起以水产养殖、
食品加工技术、建筑工程、汽车、数控等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建立了以社会用人单位为主体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设了13个专业大类的50个专业,形成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群,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是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建筑工程和电子商务专业是山东省示范专业;水产养殖技术和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是山东省特色专业。打造了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拥有省级精品课程7门,院级精品课程47门。
师资优良,结构合理。学院拥有一支技术水平高、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年龄与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1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88人,占30.5%。学院面向全国招聘实训指导教师,聘任日照市首席技师,建立起了一支由297名行业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学院综合“深造、锻炼、取经、引进、聘请”等各种方式方法,促进教师成长。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培养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组建“精干高效、分工配合、优势互补”的专业团队,以培养骨干教师为核心,组建“校企融合,专兼协作,动态优化”的课程团队。已形成满足教学需要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校企合作,双向介入。学院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实训内容和设备配置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强化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学校、企业双向介入,不断改善实践教学环境。在校内,建设了5万平方米的实训中心大楼,15个技能训练中心;承包2000亩海域,建设了水产育苗厂;兴办了恒基建筑有限公司、山川电子信息有限公司和学院服装厂等校办产业。在校外,与日照港、日照钢铁、联想集团、五征集团和韩国现代汽车集团等110家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校企合作,成效显著,形成了4种特色模式,推进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广泛开展。
“订单培养”模式:校企签订人才培养订单,双方确定人才培养基本规模,根据岗位需要开设课程,全部实习都在工厂进行。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无缝对接,学生毕业后经考核合格直接进入订单企业工作,企业节约了人才培训成本,提前培养了适用人才,实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共赢。机电工程学院与日照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冶金专业订单培养150人;
旅游管理学院和济南银座泉城大酒店每年签订50人订单计划;食品学院与威海日都食品有限公司每年签订100人订单计划;艺术学院与国人西服每年签订30人的订单计划。
“厂内设校”:厂内设校,教学外置,利用企业设备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实现真正的顶岗。企业也利用学校资源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潜移默化地成为学习型企业,同时借助高职院校的信息与技术服务,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以及设备的技术改造。日照双港机械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型企业,自2004年开始学院就与其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2005年初将机电专业的学生课堂搬到了工厂里。
“校内设厂”:学院引厂入校,和企业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车间,既为学生在校内提供了方便而真实的实践环境,又通过企业租赁设备和生产产品节省了实训设备维护资金,使实训基地保持良性可持续发展。艺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实训设备以招商引资、设备租赁方式与河北程华服装厂合作,在校内设程华服装厂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分厂为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环境,年创产值70万元。
“借水行舟”:有效整合资金、设备、技术、智力、人才等各种资源,借助外力开辟学校新的发展道路。与联想集团共建微机实验室,联想集团捐赠了50万元设备;日照美佳集团等6家公司每年向学院提供60万元在相关专业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
育人为本,强化技能。学院强
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社会接轨的职业技能取证考试,近三年来,毕业生双证书获得率在90%以上。在2006年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其中“电动轮椅”是参赛的全国组作品中唯一获得一等奖的高职院校作品。旅游管理专业同学被评为日照市“旅游形象大使”,在日照市
导游大赛中有3名同学进入前十名。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利于提高职业素质的校内、校外活动,成立了计算机爱好者协会、珠算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组织开展珠算、制图、计算机操作等专业技能比赛,在“日照市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对抗赛”中获得冠军。
近几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在94%以上(含灵活就业),2007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9.79%,位居山东省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适应岗位快,吃苦耐劳,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日照市东升地毯集团生产的“东升”牌地毯是中国家居地毯第一品牌,2003年一次性从学院选择了30余名毕业生入厂,几年来,已经有200多名毕业生到东升集团工作。世界上织造车速最快、织造密度最高的威尔顿地毯织机和亚洲唯一的UCL万能地毯织机等先进设备由学院的毕业生在操作;80%以上的图案设计开发都是学院的毕业生独立完成;东升在中国境内的12个销售公司和37个销售分支机构,以及在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设立的销售公司90%以上都由学院的毕业生主管。《大众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以《一个毕业生六个岗位要》和《高职毕业年薪十万不是梦》报道了毕业生供不应求、高质量就业的情况。学院在2004年底山东省人事厅组织的就业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
国际合作,兼收并蓄。学院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大力吸纳国际先进技术和优秀教育资源。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21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副会长薛荣兴先生担任名誉院长。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合作创办的现代汽车学院今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现代集团计划捐赠我院18个车型50辆汽车作为教学设备。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国外教学设备捐赠。现代集团相关在华企业北京现代、盐城起亚、荣成华泰、山东威亚等也积极向我院捐赠教学设备,目前已到位汽车12台、发动机32台、汽车零部件180套。由山东省财政厅担保、利用奥地利政府贷款482万欧元,建设汽车、食品等特色专业实验中心。这是山东省高等教育办学史上首次利用外国政府大额贷款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与德国特威特劳夫学院合作建立中德学院,2006年8月份获得办学资格,今年开始面向社会开展培训,去年11月底首批11名赴德学习教师经过半年的培训后学成回国,取得欧盟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证书。如此大规模送教师到西方职业教育发达国家进行师资培训,并开展实质性技术培训,是山东省高职院校师资培训的历史性突破。
科研先导,服务企业。坚持产学研结合,贴近生产实际,服务当地经济,科研成果丰硕。拥有19项国家专利、100多项科研成果、1536篇科研教学论文。仅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就取得16项重大科研成果,带动了沿海560余家养殖企业的发展。2001年扇贝育苗成功,结束了“日照沿海不能进行扇贝育苗”的历史,当地育苗企业当年增收过亿元。“中华绒螯蟹海水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鲈鱼北方室外土池越冬实验”通过省级鉴定,被国家科委列为重大科技成果推广指南项目;“半滑舌鳎人工种苗养成、促熟暨生态调控育苗技术研究”荣获日照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星斑川鲽人工养殖技术研究”通过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瑞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法箴为首的专家组鉴定,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学院通过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参与日照市技能型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城市职工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四大工程”,2003年以来已累计为社会提供各类教育培训6.4万余人次;对口支援区域内的职业院校,先后有100多所职业院校来院参观学习;今年派出“西部志愿者”赴青海支援服务,成为山东省第一所派出“西部志愿者”的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履行着一所区域重点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
打造品牌,享誉社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备受学生、家长和企业的关注和支持。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和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招生形势良好。2006年面向全国19个省份招生,连续4年100%以上第一志愿录取,省内文、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分别为477分、472分,今年面向包括内蒙、甘肃等西部地区的全国23个省份招生4500名,影响进一步扩大。
学院2004年首批参加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荣获山东省唯一14A1B优秀成绩;被教育厅确定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省委高校工委确定为山东省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基地;教育部、科技部确定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等。
2.学校领导
学院党委书记:王森勋
王森勋,男,1960年出生,山东省五莲县人,经济管理硕士,教授。
1980年毕业于烟台师范学院化学系;
1993年毕业于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
作为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开先河者,王森勋同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1998年创建山东省第一所职业技术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并提出“实施重点专业建设,创建特色高职教育”的发展战略。
凝炼并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技术与人文融通”的办学理念,近年来使学院实现了两次大的飞跃,学院规模迅速壮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有在校生12279名,教师778人,固定资产4.5亿元。学院现设置有50个专业,其中水产养殖专业为国家教育部高校教改试点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成绩突出。学院先后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被建设部、教育部确定为“建筑行业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技术依托单位”,被省委高校工委确定为“山东省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基地”,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教书育人先进单位”、“骨干示范性职业技术学院”。
王森勋始终坚持教学科研,近年来,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18篇,其中《火焰原子吸收测定葡萄酒中的铜、铝》和《萃取原子吸收测定海水中的锌镉》两篇论文分别在《光谱实验》上发表,并被美国“SCI”和“CA”检索;《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在《青岛海洋大学学报》上发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办特色学院》,在《中国高职教育》上发表。
1997年主持“鲈北方室外土池越冬技术”的研究项目被列为“九五”国家科技部重点推广技术项目;99年《鲈北方室外土地越冬技术》获山东省科技成果奖。
作为山东省高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王森勋同志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很大成绩,被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人事厅授予“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05年获“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称号。
学院院长:冯新广
冯新广,男,汉族,1963年9月生,山东乳山人,大学文化,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6月入党。1985.07毕业于山东轻工学院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工学学士;1985.07—1992.11山东轻工学院轻化工系教学秘书、团总支副书记、书记;1992.11—1993.12山东轻工学院团委副书记;1993.12—2000.07山东轻工学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2000.07—2002.09日照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挂职);2002.09—2006.03日照市政府党组成员、市长助理,兼任万平口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2005.04—2005.10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参加公共管理研修班学习;2006.03任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网站:
www.rzpt.cn
3.学校校训
立德、乐学、慎思、敬业
立德——《左传》有“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而立德为首;
乐学——孔子有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慎思——《中庸》中讲做学问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敬业——“业精于勤荒于嬉”,而职业学校更要突出职业特色。
七星网
河西学院分数线
院校专业:
河西学院是甘肃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确定的复旦大学对口支援西部高校,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甘肃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国家首批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战略区位 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河西走廊中部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近2000公里区域内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服务区域主要面向河西走廊、甘肃及周边新疆、青海、内蒙、宁夏四个少数民族省区,战略地位重要,地域优势独特,自然资源丰富,文化禀赋深厚,办学育人空间广阔。,办学历史 河西学院发端于1941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张掖师范学校;1958年成立张掖师范学院;1959年改办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1962年调整为张掖师范学校;1978年恢复张掖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并入原张掖农校和张掖地区职业中专;2001年升本改制为河西学院;2014年原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张掖市人民医院整体并入学校,组建新的河西学院;70多年来已累计培养毕业生10万余人。,办学定位 学校坚持“立足河西、面向甘肃、辐射周边”的办学定位,践行“以人为本、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治校理念,以“做河西文章,出特色成果,建丝路名校”为发展目标,坚持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之路,致力于把学校建成河西走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基地、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办学条件 学校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面积5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8亿元,实验仪器设备总值2.1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44万册,电子图书153万册;学校拥有功能齐全、设施先进的学术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有钱学森纪念馆、河西走廊生物多样性馆、艺术创意中心、河西历史文化馆等场馆,学校为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被誉为甘肃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附属医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国家首批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甘肃省首批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床位1400多张,年接诊60多万人次。,学科专业 学校坚持师、农、医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设有20个二级学院,64个本科专业,11个医学专科专业,覆盖12个学科门类,已形成“教师教育、生态农业、医疗卫生、应用文理、工程技术”5大学科专业群;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种子科学与工程),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学、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种子科学与工程、音乐表演、工商管理、土木工程),省级特色专业13个(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护理学、应用化学、物理学、应用心理学、园艺、医学影像技术),省级重点学科6个(中国史、数学、化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中西医结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 学校坚持以提高适应性、满足多样性、突出特色性为目标,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持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教学改革成果奖获一项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多项省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省级教学团队10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一大批学生在全国、全省及国际各类竞赛中获奖。学校面向全国20个省、市、区招生,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18697人,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师资队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实施“祁连学者”人才工程,创造性留才、引才、聚才、用才,努力培养和造就“师德强、教学强、学术强”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2018人(含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1100人,教授191人(含主任医师),副教授398人,高职比53.5%;博士277人,占比25.2%,硕士以上教师占80.5%;有兼职院士6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全国模范教师3人,省级优秀专家14人、省级教学名师10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9人、甘肃省飞天学者3人、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14人;聘请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兼职教授。杰出校友、中科院院士李灿任名誉校长,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任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傅伯杰任祁连山生态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学术机构 有54个研究院(所、中心),省级科研团队4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微藻工程)。已建成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中心、河西史地与文化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20个省级以上科研服务平台;与西路军纪念场馆联合成立西路军研究院,与复旦大学共建“复旦—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研究院”,与陕西师范大学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与新农创集团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科研成果 学校始终坚持做河西文章,致力于“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扶持一批河西研究专家,培养一批服务河西的名人”,在河西种业、沙产业、河西简牍、敦煌文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等方面已形成鲜明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近年来,秦大河、杨玉良、李玉等30多名院士和陈平原、陈思和、白岩松、毕飞宇等120多名知名学者来校讲学,“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祁连山生态与水资源保护论坛”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先后在学校举办;学校是省属高校近年来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最多、来校讲学的院士、著名学者最多的学校。近5年,先后承担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国家部委项目30余项,省市科研项目200多项;出版著作和教材220多部,发表论文3000多篇,近百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科技发明奖、社科成果奖, 获得50余项发明专利。,校园文化 学校坚持以经典文化打“底气”,以精品活动养“文气”,以核心价值立“正气”,实施“一院一品”工程,打造特色品牌,已成为彰显河西精神的文化学术高地。省级院团品牌《大梦敦煌》《丝路花雨》《月上贺兰》等大型歌舞剧先后来校演出,自创舞剧《裕固风华》被教育厅纳入全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兰州高校和河西4所职业学院巡演。校园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获得全国第七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对外交流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与美国福特海斯州立大学、布莱恩特大学等国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台湾首府大学、万能科技大学等港台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的文教专家140余人来校工作,有3人获得甘肃省外国专家“敦煌奖”; 2016年开展留学生教育;设有中西亚青年国际学院;学校被授予“甘肃省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对口支援 复旦大学对口支援学校八年来,两校真诚合作,不断丰富支援内容,在教师进修深造、学术交流合作、互派干部挂职、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了实质性交流合作,其中300多名教师到复旦大学进修学习,63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45名干部挂职锻炼,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大密度、高水平”的工作格局和“对口支援+”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果。,支教援疆 学校多年来坚持支教援疆,已派出22批9000多名师范生到新疆进行顶岗实习,有力地支援了新疆基础教育,学校支教工作两次被新疆自治区教育厅表彰;学校大力支持和积极鼓励毕业生到新疆就业,实施“实习带就业工程”“千人进疆计划”,在全疆14个市州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就业创业基地,每年超过1000人到新疆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就业。,发展愿景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不断推进“转型、提升、发展”战略,全力打造河西学院升级版,力争早日建成河西大学。
其他信息:
河西学院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校舍面积5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3亿元,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20万册,电子图书110万册;设有18个二级学院,59个本科专业,11个医学专科专业;有教职工1959人(含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924人,有教授145人(含主任医师)。
![成都工业学院的校训和校徽是什么](/draw/image/125687/a854d3d9f3302ed8df2615f3dab5e64e.png)
成都工业学院的校训和校徽是什么
七星网(https://www.qxjsjj.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成都工业学院的校训和校徽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校训和校徽是大学的灵魂,代表着学校的精神力量,那么,成都工业学院的校训校徽是什么?下面就为大家带来成都工业学院的校训校徽及其含义解读,同时,为大家附上成都工业学院简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如有出入,请以学校官网信息为准。
成都工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
成都工业学院的校训是:手脑并用、学做合一。
成都工业学院的校徽及含义
成都工业学院校徽图案
校徽的含义:
成都工业学院校徽的最大特点,是把黄炎培当时提倡的职业教育思想和职业教育办学理念集中体现在了图案中。象征工业、工人的工"字和象征农业、农民的谷穗"是劳工神圣"的体现;展开的双翅"如同双手",寓意着双手万能"、振翅高飞";而手"和眼"则是用我手,用我脑,不单是用我笔,要做,不单是要说"教学方法的形象体现。总体而言,校徽将黄炎培等人提倡的职业教育思想劳工神圣、双手万能"和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手脑并用、学做合一"完整融入其中,是校学做合一"办学特色的最好诠释,也是独一无二"的艺术杰作。
"校徽释义:成都工业学院徽志是由图形和文字构成的双圆套圆形徽标。徽标中心图案由向内伸展且掌心有一只眼睛的右手掌、向两侧展开的双翅、地球、麦穗、工"字和学校建校年份构成。外环上方是学校的中文校名,下方是学校校名的英文全称。校徽图案中的工"字体现学校工科特色;手"、眼"代表 手脑并用、学做合一";双翅寓意双手万能";麦穗"、地球"彰显胸怀世界而又脚踏实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理念。
院校简介
成都工业学院(Chengdu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学校,由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厅委共建"。入选全国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应用型本科建设院校、首批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首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四川省本科院校整体转型发展改革"试点单位,学校科技园为四川省第8家省级大学科技园。
学校创办于1913年,是辛亥革命后四川省举办的第一所实业学校。学校曾先后12次更名,历经四川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四川省立成都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成都无线电机械学校、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新中国成立后长期直属国家电子工业部,1987年起改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省电子工业厅主管;2000年调整为四川省教育厅主管。2012年3月,升格为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工业学院。
校区地址
花牌坊校区:四川省成都市花牌坊街2号
郫都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二段1号
宜宾校区:四川省宜宾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城路三段9号
成都工业学院的校训和校徽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如果想要了解成都工业学院录取分数线、宿舍条件、就业前景等内容,请关注醉学网。
以上就是成都工业学院的校训和校徽是什么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七星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七星网:
www.qxjsjj.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